10-11月份,中心完成85家豬場574份抗體與358份抗原進行檢測,通過對主要疫病的抗原和抗體檢測結果的數據分析,為臨床動物疫病防疫提供科學的免疫評估。
一、病原檢測
豬瘟病毒、豬藍耳病病毒變異株、偽狂犬病毒、圓環病毒2型仍是豬場檢測重點。病毒性腹瀉,流行性腹瀉和傳染性胃 腸炎的檢測和臨床發病持續上升,尤其在南方省份,還有新病原的發病。各病原的陽性率見下圖,分別為:
- 首次發現我國豬場新發豬丁型冠狀病毒(PDCoV)病。經PDCoV N基因RT-PCR、基因測序和遺傳變異分析并排除其它病原后,2015年10月我們在《豬業科學》在國內首次報道在某集約化豬場爆發豬丁型冠狀病毒病,毒株命名為PDCoV Ch-A,今后各豬場要注意該病原的流行和發展。
- 豬場豬流行性腹瀉病毒(PEDV)的總陽性率為46%,基因Ⅱ型(變異株)占81%。除了母豬和仔豬,保育豬的帶毒率也較高。
- 由上圖可以看出除了流行性腹瀉檢測陽性率最高外,偽狂犬野毒陽性率為27%,PRV野毒抗體長期存在豬群中。豬圓環病毒和藍耳陽性率為20%。豬瘟陽性率為16.7%;
二、抗體檢測

從上圖2可見,豬瘟、藍耳、偽狂犬免疫、圓環的抗體陽性率皆大于80%,抗體水平高且穩定。偽狂犬野毒依舊有不低于25%的陽性感染,容易在豬群里傳播爆發。
三、主要問題反饋
1.豬的病毒性腹瀉又新增新病原,我國豬場發生了新型的豬丁型冠狀病毒病,并且有爆發和擴散的風險。
2.PEDV感染率仍然較高,而且混合感染的病例增多,基因Ⅱ型(G2)占絕大多數,疫苗毒株屬于基因I型,可能導致疫苗交叉保護差。
3.冬季來臨、送檢病例增多,豬的病毒病比例升高。
4.偽狂犬感染豬群比例偏大,變異株偽狂犬毒力增強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對養豬生產的危害仍然以高致病性毒株為主,對養豬生產危害大的細菌病是副豬嗜血桿菌病和豬鏈球菌病。
四、分析與預警
- 豬病毒性腹瀉新增新成員!要持續監測和密切關注豬丁型冠狀病毒病的感染和PEDV病毒的遺傳變異情況,選用與流行毒株匹配的疫苗;制定個性化防控方案并科學免疫,在冬季,普免后母豬在產前需要免疫至少2次。
- 偽狂犬野毒陽性感染率高,發病風險高。盡量選用變異株的偽狂犬疫苗、加速淘汰病豬、強化免疫密度。
- 單靠疫苗無法達到完全控制(變異)藍耳的流行。要根據各場自身情況選擇疫苗和個性化免疫方案、科學免疫。在選用藍耳疫苗時最好進行病毒測序、選擇同源性高的疫苗株,通過小群體試驗找到適合自己豬場免疫程序。
- 重視圓環病毒的防控。圓環疫苗均為滅活疫苗或者亞單位疫苗,免疫兩次的效果較為理想。
- 定期進行藥物保健,包括使用中藥,調理母豬群的健康度,為免疫防控疫病打好基礎。(來源:豬寶寶網)